为进一步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全面关心、支持下,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制定的责任目标,本着一切为群众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为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确保“两个维护”,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充分发挥了文化馆的职能作用。经过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工作取得了全面的进步,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类活动层出不穷
全年组织、参与开展线下活动“三下乡”、“春城文化节展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红色大舞台”、“翠湖博物馆群现场管弦乐演奏”、“红色文化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露天电影播放等活动共计160场次,累计接待群众78000余人。
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直播活动5场、线上展览4场、文化活动推送40场,累计接待群众39200人。
(一)组织开展五华区2022年春节文化系列活动
1.1月26日五华区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西翥街道办事处东村举行,当天西翥街道的民众200余人参加了活动。五华区文化馆结合“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2.1月24日与共建单位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新训支队共同组织“青春逐梦火焰蓝 砥砺奋进新征程”春节文艺晚会,丰富新训文化生活,增强全体新消防员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组织开展各项文艺演出活动
1.公益露天电影播放30场,惠及群众6000余人。
2.6月10日—15日,在启鸿假日城市广场和昆明老街举办“2022年五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惠及群众4000余人。
3.6月21日和7月12日在月牙塘公园广场举办党建引领筑育红色舞台 文化共享谱写百姓欢歌——五华区红色舞台文化阵地群众文艺演出,惠及群众3000余人。
4.五华区文化馆创作曲艺节目《瞌睡.枕头》、音乐剧《高高山顶上》、舞蹈节目《尼扎尼微》进入到9月22日第五届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昆明市报送节目展演。
5.五华区文化馆花灯舞蹈《虞美韵》和戏曲舞蹈《袖儿长长》代表五华区文联参加7月26日在南屏步行街举办的“喜迎盛会向未来——2022昆明文艺周”县(市)区文联专场演出。
6.五华区文化馆组织原创节目《哈尼拍手》参加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比赛。
7.6月3日—5日,五华区文化馆在南强街开展“激发非遗活力绽放迷人光彩 花灯滇剧” 专场演出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热情似火,三天累计惠及1500余人次。
8.五华区文化馆在翠湖博物馆群全年组织“五华区翠湖博物馆群小型音乐会演奏活动”20场次。累计惠及群众2500余人。
二、深入挖掘,繁荣文艺精品创作
艺术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文化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华区文化馆坚持“不贪大、不求全,但求精,抓细节”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创作水平,结合当前主要工作和上级部门要求,力创精品。
独立原创了民族广场舞《哈尼拍手》参加全国“群星奖”复赛;独立原创了民族舞蹈《尼扎尼薇》,现代曲艺节目《在那高高山顶上》,联合昆明市文化馆集体创作了现代曲艺节目《瞌睡·枕头》参加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参与拍摄了歌曲《领航》的MV。
三、培训辅导工作
1.特殊人群培训
全年针对辖区完成少儿、残疾人、老年人,声乐、舞蹈、书画培训等共计20期,累计接待群众1000人。
2.机关、社区人员培训
全年针对机关干部及社区群众开展舞蹈、声乐、书法、绘画艺术培训共计20期,累计接待群众1000人。
3.校园培训
根据沙朗民族实验学校需求,全年选派业务骨干编创并现场教授白族“霸王鞭”大课间舞蹈30期。并在该校打造了一支46人的少年白族合唱团,今年参加五华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荣获二等奖。
四、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展多渠道、多层面地传承保护工作
为有效建立我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五华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今年非遗中心完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滇派风筝、评书、昆明回族菜烹饪技艺)的申报工作,目前,此三个项目已全部通过评审及公示,等待省文旅厅批复。
为引导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创办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根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关于非遗工坊认定和建设工作的通知》,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会同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华区乡村振兴局,率先在昆明市推出了《昆明市五华区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此《办法》在全区开展了2022年五华区非遗工坊的申报及评审工作。专家评委通过对全区申报的5家非遗工坊实地走访调研后,最终决定命名“云南·宝翰轩字画装裱修复工坊”、“孔雀牌·云南斑铜”、“沙朗白族传统手工酱菜工坊”、“史亚鑫面塑传习馆”4家为昆明市五华区非遗工坊。
五、立足社区,服务群众,充分发挥文化馆先进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场馆和文化活动的免费开放工作,常年充分利用文化场馆组织辅导、培训、排练、讲座、演出等多项文化活动。且五华区文化馆每周不低于60小时将场馆无偿提供给业余文艺团队、机关和公共户单位及协作单位开展排练活动,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来馆排练人员实行预约制并限定每天到馆人数。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区文化馆辅导工作分线上和线下进行辅导、培训。
1、少儿京剧培训班共培训12期,学员600人(线下);
2、老年旦角培训班共培训5期,学员247人(线上);
3、社区合唱培训班6期,学员300人(线下);
4、五华民乐团辅导10期,学员60人(线下);
5、辖区部队军休中心群众书画培训班24期,学员1000人(线下);
6、广场舞班培训班6期,学员800人,(线上)。
昆明市五华区文化馆
2022年10月25日